水雉的一生

 【當結婚進行曲響起】

在台灣每年4、5月一到,氣候邁向夏季,水雉也進入了繁殖期。成鳥開始換上亮麗的羽衣,長長的尾羽,黑白相間的身影加上金黃色的後頸部都是明顯的特徵,這一切都是為了吸引伴侶而準備。雌、雄鳥間展開連續且宏亮的鳴叫互通情意,並且為了佔有繁殖領域,激烈的打鬥時常發生。配對好的水雉,雄鳥會挑選適合的地點築巢,選用臨近適合的巢材來增加巢的穩定性及浮力。雌鳥對於築巢的位置是有選擇性的,並不是對所有的巢位都會滿意。如果雌鳥對下一代的新家滿意,彼此就會進行交尾,通常在接近傍晚的時間進行。

D0103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.jpg

攝影:李文化

 _____________IMG_2935__2004.06.16___________.jpg

攝影:陳德治

【新生命來臨】

雌鳥下蛋的時間都在早上,通常是一天一顆,一巢四顆蛋。生完蛋的雌鳥大部份會遊走於原來的繁殖區附近,再另結新歡。雄鳥接下孵蛋的工作,從第一顆蛋算起,平均孵蛋期約25~27天。通常四隻幼鳥會於1~2天內相繼孵化,能在最短時間內全部孵化,將有助於幼雛的存活。水雉爸爸會協助幼雛掙脫蛋殼,並且會馬上啣著蛋殼丟棄到其他地方,以避免蛋殼內的氣味招來天敵。

________________N5___________________IMG_3809__2004.08.11__________.jpg

攝影:陳德治

水雉的幼雛屬於早熟性,出生幾個小時後就能行走,會跟著親鳥開始覓食。雄鳥隨時注意著幼雛的安全與需求,引導覓食和求生的本領,在氣候不佳或有安全顧慮時,鳥爸爸會將幼雛挾在翼下保護。約經過7~8週的時間,幼雛才能發育成亞成鳥的階段,開始自立門戶,不再依賴親鳥。

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IMG_1234Lsn.jpg

攝影:蘇貴福

【相約在冬季】

生命力旺盛的夏季結束時,水雉也告別了繁殖季,成鳥亮麗的夏羽蛻去,換上樸素的冬羽,為即將到來的寒冬做準備。不論成鳥或亞成鳥會在10~11月開始集結,形成度冬的族群,利用共同的防禦以增加存活的可能。由於食物的緊縮及氣候轉為嚴寒,水雉族群面臨很大的生存考驗。如果停棲處可提供充足的食物和安全性,水雉會在此覓食與夜棲;若是其中一項不能滿足時,水雉會於白天飛離夜棲處,在其他地點覓食。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IMG_8412__2004.03.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.jpg

攝影:陳德治

就水雉的生存習性而言,菱角田並非唯一適合棲息的環境,但在台灣因土地使用密度大並且和農業型態息息相關,所以菱角田成為水雉主要棲息地。到了冬季,菱角田凋零,農人進行整地準備種植一期稻作,大量噴灑的農藥讓水雉的生存環境更形雪上加霜。唯有度過冬天的考驗,小水雉才能迎接第二年的夏天,邁入繁殖季並產生下一代。
 

Visit Reservation
  • 訂閱 / 取消電子報
  • 目前訂閱人數: 867 人
    電子報:
    Email :
    訂閱: 取消: